岳麓山
0℃
景区导游
首页 > 标志景点> 列表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暨蔡和森故居,位于长沙市溁湾镇新民路周家台子,西傍岳麓山,东临湘江。1918年,毛泽东、蔡和森等进步青年为“集合同志,创造新环境”而发起成立新民学会,于同年4月14日在故居堂屋举行成立大会。 新民学会初旨为“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后确定“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学会方针。在五四运动前后,新民学会发起了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运动,领导湖南学生寻找革命真理,联合各界人士开展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斗争。新民学会中的核心成员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成立了湖南俄罗斯研究会,创办了文化书社,筹组了长沙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于1920年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长沙早期组织。1921年,毛泽东、何叔衡代表中国共产党长沙组织参加了中共“一大”,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了思想上、理论上、干部上的准备。新民学会对中国的事业和命运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中国革命史上,被誉为“建党先声”。中共“一大”后,学会完成其历史使命后自动停止活动。
在橘子洲头的最南端为3000平方米的洲头广场,其中广场前的扇形问天台面积350平方米,取意毛泽东当年在此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天问。望江亭位于橘子洲头,面积为263平方米,始建于1968年,为亭廊结合的仿古建筑,历来是橘子洲标志性景点。
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由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与安徽滁县的醉翁亭(1046)、杭州西湖的湖心亭(1552)、北京陶然亭公园的陶然亭(1695)并称中国四大名亭。爱晚亭原名红叶亭,又名爱枫亭。后来由湖广总督毕沅,根据杜枚“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更名为爱晚亭。爱晚亭几经沧桑,清同治、光绪、宣统年间均相继进行过修复。其中宣统三年秋,湖南学监程颂万先生主持修复时,把罗典所撰写的对联刻在亭柱上,“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这次修复爱晚亭之事还刻在石碑上记载下来。世人称为《放鹤》石刻或《二南诗刻》,两首诗为宋代张南轩和清代钱南园两位大文人游岳麓山的七韵诗。石刻后移至清枫桥南端的六角茅亭中。解放前,亭破败不堪,四周荒芜。解放后,党和政府曾五次修复。其中1952年湖南大学重修,校长李达专函请毛主席题写了“爱晚亭”亭额。1969年,岳麓山公园重修,刻毛主席草书手迹《沁园春·长沙》于藻井内,更为古亭增添了光彩。在国际交往中,爱晚亭的知名度也与日俱增。长沙市与日本鹿儿岛市结为友好城市后,爱晚亭作为古城长沙的象征,按其规制仿建于鹿儿岛市,以纪念中日两国人民友谊长存。爱晚亭四季景色宜人,春来桃红柳绿,曲涧鸣泉;盛夏绿荫蔽日,凉风习习;寒秋红枫似火,晚霞增辉;隆冬绿树银妆,妩媚多姿。
位于橘子洲景区百米商喷南侧广场的《沁园春·长沙》诗词碑,由整块天然黄蜡石制成,高3米,长7米,重达60吨。诗词碑正面精心篆刻有主席在1961年重新手书《沁园春·长沙》,共135字,作品用笔遒劲有力,字体洒脱奔放、线条流畅自然,如龙蛇奋舞,一气呵成,与原词雄浑豪迈的意境相得益彰,浑然天成。1925年秋,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前往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径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浩浩北行的湘江,回想起1913-1923年间在长沙求学工作的往事,联系当时革命形势,挥毫而就了这首不朽诗篇。在1955年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中,主席又将它亲选为了开篇的第一页第一首。词的内容,上阙为描写湘江、橘子洲、岳簏山生机盎然的秋景,下阙为怀念同学少年的生活,抒发救世济民的远大理想,洋溢着激流奋进的壮志和豪情。现在,诗词碑已成为橘洲景区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岳麓书院是国家AAAAA级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大学校园内,距离市中心约3公里,占地3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1000平方米,是展示我国古代书院教育和书院建筑的古建遗址博物馆。岳麓书院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她历经宋、元、明、清各朝,至1926年定名湖南大学。由古老的书院到湖南大学,一脉相承,弦歌不绝;如今,她已成为全国唯一一所培养博士、硕士生的书院,被誉为“千年学府”,也是全国修复最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所古代书院。近年接待中外游客约65万人次,已逐渐成为中国书院文物的收藏中心、展示中心、研究中心和交流中心。岳麓书院现在由岳麓书院文物管理处和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两个部门构成,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岳麓书院文物管理处下设岳麓书院综合办公室、文物工作办公室、保卫室、旅游管理开发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下设中国哲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国书院研究中心和中国软实力文化研究中心。现有在编人员48人,其中教师科研人员25人,文物管理工作人员2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