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华、姚宏业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岳麓山麓山寺左后方的山腰,为一座民国时期长沙地区具有特色的分冢共莹的石棺式名人墓葬。据考证:陈天华(1875至1905),原名显宿,字星台,湖南新化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著有《猛回头》、《警世钟》等书。华兴会、中国同盟会创始人之一。1905年冬在东京参加抗议日本文部省颁发《取缔清韩留日学生规则》的斗争,于12月8日愤而在东京大森海湾,留《绝命书》万余言,勉励同学“坚韧奉公,力学爱国”。姚宏业(1886至1906),字剑生,湖南益阳人。1904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并于日本神田之青年会组织路矿学校,首倡保护路矿主权。曾参加抗议日本文部省颁发《取缔清韩留日学生规则》的斗争,后回国创办中国公学,因遭官绅阻扼,于1906年3月悲愤投黄浦江而死。1906年5月23日由禹之谟等发动长沙民众公葬二烈士于岳麓山。
该墓占地面积129平方米,座西朝东向,由墓碑、石棺、墓围、拜台、香炉、案桌、墓栏等组成,均为花岗岩质地。拜台南北向,通长6米,东西向进深2.8米。墓手两侧摆放旗鼓石石凳各两条,正中自东向西有香炉、香案各一。其中,香炉高35、长33、宽20厘米,香案正方形,高30、长60厘米,拜台北侧处立墓志铭碑一通,高150、宽51厘米,主要记述陈天华生平业绩,铭文系1921年曾继悟撰写。墓冢为花岗石凿成的石棺,立有墓碑四通,主碑高163、宽50厘米,分别直书阴刻“陈烈士天华之墓”、“姚烈士宏业之墓”字样,主碑两侧的附碑高137、宽40厘米,分别直书阴刻“中华民国元年”、“六月湖南公刊”。碑文均为行书字体,庄重严谨。莹地中央北侧为陈天华烈士石棺,长2.54、宽1.16米、高0.76米;南侧姚宏业烈士石棺,长2.48、宽1.09、高0.76米。棺盖呈半圆形,由三长条麻石粘合而成;墓围呈弧状,宽30厘米,南北直径约5米、东西直径约4.6米,墓手浅浮雕仙鹤,长条花岗岩石竖砌。墓栏高1.05、长1.46米,分别由两横条麻石以榫卯方式串联立柱,两柱三开间,顶端饰狮各一。该墓结构紧凑严谨、气氛庄重肃穆。
陈天华、姚宏业墓于1993年4月被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该墓作为岳麓山辛亥革命志士墓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陈天华、姚宏业生平及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